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公共安全事件體悟 寬恕是挽救信任崩解的藥


作者:東平


今年6月底,位於台灣北部的八仙樂園舉辦「彩色派對」活動中,疑似因以玉米澱粉製作之色粉引發粉塵爆炸,而且火勢迅速燃燒而導致場中許多青年燒燙傷,共造成11488傷,其中75人更界定為性命垂危(至2015812日為止),媒體統計,這是繼921大地震以來台灣受傷人數最多的意外。一夕之間,原本健康活潑、青春無限的大孩子,被燒得面目全非、性命垂危,這些家人的心都碎了吧?
大眾除了震撼、心痛之外,也非常地關心這些受害人及家庭,紛紛以實際的行動輸送溫暖。

但隨著每天身亡的罹難者數字慢慢增加,家屬極力營救之餘,鏡頭前常常出現他們抗議的畫面。
新聞的關注使得社會各界極大的焦點和注意力放在相關的病人、家屬和醫護身上,因為有些家屬在心慌焦慮的情形下,對醫護人員說出極其操切的語言(例如:「為什麼把我的孩子送錯醫院?」、「一定要追究疏失!」…)
或者,家屬甚至也大聲要求國家賠償,引發了有些人主張受害者因玩樂而自陷險境,因此對自己的災難就有責任;而另一些人又指責這些人缺乏同理心,此時怎可苛責?

家屬不相信醫護、不相信理賠;
醫護人員不相信病患不興訟濫告、紛紛離職自求多福;
社會大眾不相信受害者的要求、不相信受害者沒有責任、不相信公共場所安全及業者
林林總總,大家總能說出一番道理來,一山高過一山。
孰是孰非?只怕一碰就像捅了蜂窩一樣的後果。

我們並不是怕事畏縮,所謂「問對問題,答案才會出現」,我們是否需要退一步,冷靜想想:
在這些事件的背後,到底什麼才是現在真正面臨的「問題」?
對於一切社會災難事件的發生,我們是否能做更深的觀照?

輔仁大學倫理學教授周偉航老師,在一篇社論上提到:
塵爆事件牽扯到一個更大的道德危機。我們對社會安全的「信任感」正高速瓦解,而八仙塵爆只會加速這個流程。真正的災難並不只是造成的人命損失的意外,而是當我們不再信任他人,整個社會就會隨之崩潰解體。

孔子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已經銘訓:「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不是嗎?
撇開政治紛爭的議題,除了「塵爆事件」,回顧這幾年發生的社會重大不幸事件,例如食安問題、隨機殺人問題、教育問題、醫療問題、飛安問題、工程安全問題、網路霸凌、詐騙問題我們生活週遭的食、衣、住、行、育、樂,幾乎無一倖免。這些案例會不斷磨耗我們對其他社會成員的信任感。

完全失去信任感的社會成員,這個不敢吃、那個不敢用」、不敢去玩、不敢出門,到最後不敢下床。
而這個時候,如果又跳出一些「假先知」,高呼「跟著我走才不會受害!」來打倒權威、愚弄我們、恐嚇、分化我們對所有人的信任連繫。到最後,連你自己家人都要互相懷疑,這個社會終將不回頭地高速崩潰。

那該怎麼辦?
才智之士建議,由政府首長組成最富有知識的顧問團體,針對當前最可能爆發的危機下手處理、重新建立信任的基礎。這是政治的社會工程。

而心靈呢?
心靈工程反而要先從「攻擊者」開始救治。
是的,你沒有看錯。
(接下來的文字,只能和心靈者對話。)

我們回頭看看那些「八仙塵爆」心憂如焚的家屬,
當他們對醫護人員說出:「為什麼把我的孩子送錯醫院?」、「你們醫院看著好了,我已經拍下每一個醫療處理的過程」、「我一定要追究疏失!」時,那些看似無理的言語和舉動,其實都只是心中:「我的孩子變這樣我怎麼辦?我不要!嗚~」的無助 

有一句話說:「每一個攻擊的背後,都是在呼救。
我們從內在靜下來去觀照,看看眼前這個「誰」的真面目,是不是一個真正需要救苦的呼求者?
我們從這裡去搭橋,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當攻擊發動時,我們跟對方是最遙遠的距離,但只消一顆心,橋就搭好了。
那就是一顆「故意相信」的心。

當所有的人都被逼得要棄守城池的時候,我們先暫時放下對峙的情緒,而選擇站在我該堅守的立場。
我們其實是基於那立場「故意相信」對方絕不是只有表面上那樣想逼瘋惹火我而已,
「故意相信」上天透過對方要我完成當時發誓答應祂的使命工作(據說,這叫「義命」)
我在我差點忘記的使命上面開始「故意相信」對方一定有什麼事值得我再深入理解。
所以我繼續「故意相信」對方沒有要亂到底,我也試著讓對方知道我一定可以為他做點什麼。

很傻嗎?
但對於一個武裝的呼救者來說,沒有比這種心更實在了,也沒有比這種心更讓他放鬆了。

有一位醫師曾經跟記者提起一件最讓他五味雜陳的經歷。
一個女學生突生急病送入加護病房,病況讓醫師連續好幾晚守在病房裡,只為全心照護,不敢回家。
無奈病況太凶險,醫師即使經驗深厚,也已經到了祈求上天的地步。幾天後女學生仍不治。
更大的震撼是,不久之後醫師接到了女學生家長告他醫療處理疏失的通知書。
在接到通知書那當下,醫師既驚訝又委屈,因為他不眠不休的過程,女學生的家長都知道、看到,為何要對他反咬一口?

雙方在衛生局進行協調。看過整個處理記錄的協調委員,實在看不到醫師有任何應被質疑的地方,反而對女學生的父親說:「你知不知道,你根本完全沒有提出(調處)的立場呀?
女學生的父親沉默了幾秒,才慢慢抬起頭來,吐露了一句話:
我就是沒辦法接受我的女兒就這樣死掉了!
雖然是這樣的一句話,但就在那當下,醫師的委屈消散了,化為一種理解
案子當然沒有成立。(而女學生的父親也沒能走出喪女的陰影,但醫師「懂得」他的父母心)
可是醫師也選擇一顆「故意相信」的心,
「故意相信」每個張牙舞爪的病患家屬背後都有一個呼求者,
所以醫師繼續在崗位上奮鬥的故事可以一直寫下去、
                我們得以繼續放心擁有盡職的醫師可以為我們的家人開刀。
這是一個很美的真人實事。

(圖片故事:Imgur user NickMoore911posted the picture online with the caption “An ER doctor steps outside after losing a 19-year old patient.”

  網友NickMoore911日前在相冊網站Imgur貼出一張照片,顯示一名美國加州醫生因未能挽救病人生命,大受打擊而傷心蹲地。  NickMoore911續稱,醫生在數分鐘後,已重新步入醫院拯救生命。
    不少網民大受感動,並分享過往曾有醫生為患病家人逝世傷心的故事。
)




這個差點崩潰的信任缺口,就這樣,用心靈無聲地彌補起來。
換做是我們呢?

社會狀況極為複雜,傷害信任的事情幾乎無孔不入。
這位醫師是他,我是我,而我該怎麼辦?

我們其實用不著濫信每個人、每件事充滿善意,那會害死我們。
我們卻應該在每個人、每件事上,找到我們自己對天負責的使命。
我們要選擇一顆「故意相信」的心,「故意相信」眼前這個窮兇惡極的狀況,絕對是上天派它(/)要來幫助我理解「我該如何盡我自己的天職」,然後我就在那上面堅若磐石。

還有另一個故事,
這位媽媽靠著選擇一顆「故意相信」的心,也彌補了自己生命的傷口。

這位媽媽,女兒被男友殺死,認屍時看到女兒的慘狀,每天半夜就坐起來哭。
一開始兇手在獄中寫好幾封信懺悔,這位媽媽本不想回應,直到出庭時兇手避重就輕,她鼓起勇氣才回信要他說實話。
她選擇「故意相信」與其恐懼被出獄的女兒男友報復,不如去了解他,接納他的家人,讓他的良知被喚醒、良善的一面被激發,不要讓兇手更恨社會,而讓他真正的認錯。

這位媽媽做到了,
她也真正發現這個男生有很多正面特質,
她也放下對這位男生的仇恨。
她最後原諒了這位殺女兇手。

但有網友留言問他憑什麼代替女兒原諒兇手,
也有人說她一定拿了凶手很多錢,
有人說她幫廢死聯盟說話,
還有人罵她「白痴媽媽」。

這位媽媽只是表示:「我不是白痴媽媽」,
她說:
我不偉大,只是不想被仇恨腐蝕,一生走不出來。

這些情操難度都很高吧?
這些極端情境沒辦法學習與複製,
但是這種「故意相信」的心,從身邊開始學習做做看,比較容易成功。

坐計程車忘了包包放在車上,我「故意相信」司機一定也會想找到我還給我;

買菜時老闆一直要我買這個不要買那個,我「故意相信」老闆一定希望我吃到他的好貨;

樓下剛搬來的鄰居幾番抗議我們樓上走路太大聲,即便我盡力改善還是噪音不斷,後來雖然管理員證明是其它因素造成,但我一直「故意相信」鄰居一定有我無法理解的痛苦或煩惱,所以我去安慰他、祝福他;

看到老闆暴虐無度,我就想:
「差點被你騙了,我『故意相信』其實你是來告訴我我怎麼學到輔助老闆的本事!」

我媽媽住院病苦,雖然往往護士因疲倦而表情冰冷、醫生也常常讓我們問不出答案,但是我一直「故意相信」他們其實已經在能力範圍內,盡力醫治我媽媽,從半夜他們緊急來處理媽媽狀況時就可以看出來。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替小孩買甜甜圈當點心,去吃一碗路邊攤的麵,我「故意相信」我吃完之後從心裡到眼神到嘴巴,每次都讚美他們的東西真好吃,這樣一定能使他們更有信心、也更提升品質、讓我們更安心、大家生意更好。

每次寫稿寫到半夜,不管是講稿還是刊稿,不管有沒有看、有沒有機會講這堂課,雖然半夜孤獨地餵蚊子,連枕邊人也無法理解為什麼我還不睡要這麼拼命?我「故意相信」這種督促我死也要完成的靈感,一定是上天要我寫給某個在世上的有緣人看的,所以我還是要繼續寫。

沒有偉大的情操,但是不知不覺世界好像被我們畫了一個圓。

對身邊的人就先相信他的動機;

對不熟悉的事物就先相信它的潛力;

對突發的狀況就先相信它的可能發展;

對容易輕視忽略的就先相信它的存在值得被尊敬;

對漫長不確定的未來就要先相信它一定是我的使命;

對大環境的不知所措就要先相信它一定有我來連結整體;

對衝擊與橫逆就要先相信它是來幫助我找到另一段生命。

這個世界缺什麼,我們就生出什麼奉獻給它。

這個社會缺乏信任,我們就主動去相信一些人一些事在我生命理有意義。

環境很糟糕,心情很容易不好,
心靈的境界很奇妙,寬恕是唯一的解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