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客家天氣俗諺之探究--以含有「晴」、「陰」、「雨」之俗諺為例》

《客家天氣俗諺之探究--以含有「晴」、「陰」、「雨」之俗諺為例》

屏東教育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 鍾芳廉

一、前言
客家諺語所顯現的客家生活,是農業文人的文化為主,其刻苦耐勞,樂觀積極,勤耕雨讀,熱愛土地,對天氣現象觀察入微,時令氣象掌握準確,所謂「立春落水透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七月落水又起風,十個柑園九個空」、「雲遮中秋月,水打元宵夜」、「水打五更頭,行人毋使愁」……等的諺語,多是農耕經驗的累積,長年觀察的結果。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心得,不論預報或是警世,大多準確無誤,而且言簡意賅,情味雋永;對偶工整,文字優美;一旦琅琅上口,便終身難忘。難怪孔子云:「吾不如老農」。老農的天機妙語,就是生活的圭臬,行事的指針,氣象的預報,農業文學的結合,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本文以俗諺中含有「晴」、「陰」、「雨」等字的客家天氣俗諺來做探討。

說文解字中說:「諺,傳言也。」諺語專家朱介凡對諺語下的定義是:「一種經驗的、智慧的短語,義理深刻、語詞簡白,而流傳縱橫,雅俗共賞,即是諺語。」說明了諺語是來自四面八方、在各地廣為流傳的常民語言,這些雖然簡短但是寓意深遠的語彙,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累積,具有勸善、補過、警世、勵俗等等的啟示作用。

俗諺是常民流傳的生活智慧,更是歷經時間的洗鍊及文字的焠煉而琢磨出的智慧結晶,是祖先遺留下來的重要文化資產,客家先民大多居住於山鄉,多半務農,因而靠天氣過活的客家人便在生活體驗中歷練出許多的農諺,這些由農業文化所發展、傳承下來的農諺,有些更深具禪意的哲學諺語,是客家語言數千年來的族群美學。

二、客家天氣諺語介紹
客家天氣俗諺種類繁多,本文僅以俗諺中含有「晴」、「陰」、「雨」等字為主。 另也以相關字「日頭」、「出日頭」、「日曬」、「曬死」、「曬太陽」、「一陣光」、「熱」、「火燒埔」等收錄在屬「晴」類俗諺,「烏陰」、「烏暗」、「陰陰」、「暗推推」、「雲遮」、「雲遮月」等收錄在屬「陰」類俗諺,「落水」、「水落」、「落大水」、「大水」、「大水落下」、「水到」、「水淋」、「水漕漕」、「啞啞」等收錄在屬「雨」類俗諺為標準。

茲將蒐集到的相關天氣俗諺,依其意涵逐則分類來呈現,以下分成兩大類:

(一)經驗談類

(二)哲理類。
另依據俗諺內容將經驗談類中再依月份、節氣、動物、綜合等四篇來談。其中天氣俗諺內容不含有「月份」、「節氣」、「動物」等相關字則歸為綜合篇。

(一)經驗談類

    (1)月份篇
        客家俗諺按月份來講很多,在這裡所指月份俗諺均為農曆,當然是農業文人—客家老農對天氣現象的變化和對土地的觀察入微,並結合了自然語言人文的交融,在週而復始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看天吃飯歲月中,領悟出的天機妙語。如:「正月雷先鳴,四十九日烏暗天」、「三月午時一陣雨,當得禾苗放大肥」、「四月初一雨,有花無結子」、「五月落水蔗蝨多」、「六月六日雨,禾稈綿成水」、「毋驚七月半介鬼,就驚七月半介水」、「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龍燈」、「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有雨一冬陰」、「十月小陽春,無雨暖溫溫」…等。

    (2)節氣篇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古代先哲累積千百年的觀察、研究、分析,才制定出來的氣象制度。二十四節氣之可貴,在於能掌握時節景象,也能顯現動植物生長狀況,其節氣之命名,隨動植物等物候的特點而命名。例如長芒作物快速出長的季節,謂之「芒種」,降霜的時節謂之「霜降」。古人根據觀察所得,就寒暑的往來、植物的榮枯、動物的鳴蟄、雷電的產生、候鳥的來去等自然現象,一一予以命名。

  一年有十二個月,其二十四節氣名稱順序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客家諺語按節氣來講很多。像「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驚蟄未過先響雷,四十五日暗推推」、「春分有落雨,九十九日水淋漓」、「清明晴,魚仔上高坪;清明雨,魚仔杈下死」、「立夏不下,犁耙高掛」、「小滿梅雨在本島,種植花木皆成寶」、「芒種芒頭脫,夏至水流秧」、「熱在大小暑,好在雷陣雨」、「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處暑落水又起風,十個桔園九個空」、「白露有雨,寒露有風」、「冬至烏 禾埕埔」…等。

    (3)動物篇
        客家先民的生活多半務農,生活的環境常處於鄉野之間,除了觀察氣象,也對田野周遭動物對天氣的變化觀察入微,諸如:公、蜈蚣、仔、蛤蟆、蟻公、狗仔、貓仔等陸地爬走的,甚至蜻蜓、斑鳩、燕子…等天空飛行的,客家先民根據多年豐富的觀察經驗,制定出一套算精準的經驗法則,來判斷出天氣的變化。如:「上晝蛤蟆下晝雨,下晝蛤蟆無點雨」、「蜈蚣爬出洞,不久有雨送」、「水蟻滿屋飛,唔愁無雨蔭田」、「上晝(午)仔叫,下晝(午)雨就到」、「狗打哈啾,天空落水」、「揚尾滿天飛,大水就會到」、「貓洗面,雨出現」、「公攔路,雨濕衫褲」、「斑鳩叫,晴天利」、「燕仔低飛蛇過路,大雨就來到」、「雨晴鳩喊伴,天冷雁做群」「鵝叫風,鴨叫水」…等。

    (4)綜合類
        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一般處於山區,長時期以來,農業一直是客家地區的主打產業。因此春夏秋冬,四時交序,風雨雷電等等自然現象,對於以小農經濟為基礎的客家人來說,都是影響家計民生的大事。所以客家先民們對氣候的觀察也就特別細緻,並總結了許多反映客家地區氣候特點和天氣預測經驗的氣象諺語。如:「一陣光,一陣暗」、「朦得開,出日頭,朦毋開,落大水」、「糞水泡花,有雨落下」、「月光帶枷,大水落下」、「日出紅霞,水淋頭那;日落紅霞,曬死老爺」、「水打五更頭,行人毋使愁」、「日枷雨豪豪,月枷曬死禾」、「吂落水先唱歌,淨落無幾多」、「朝起紅霞晚落水,晚起紅霞曬死鬼」、「朝雨晝晴多蟲害,朝晴晝雨多收成」…等。

(二)哲理類
客家諺語既然是取之於生活,用之於生活,就與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有著必然的關係,客家人早年多以耕地務農為業,雖然許多的俗諺和耕田有關,但是總不忘客家人的庭訓--晴耕雨讀,對社會教化、勸善補過、警世勵俗…等的啟示作用。如:「好愁毋愁,愁六月天公無日頭」、「人驚尷尬,雨驚滲浙」、「雨過送遮,蛇過擎棍」、「天冇三日雨,人冇一世窮」、「補漏趕天晴,讀書趕少年」…等。

三、研究發現
茲將此次蒐集研究到之客家天氣俗諺數量列表如下:
類別 經驗談篇月份類 經驗談篇節氣類 經驗談篇動物類 經驗談篇綜合類 哲理篇 總計
則數 26 38 18 40 20 142,比例 18% 27% 13% 28% 14% 100%。

經此次蒐集研究可發現:

(一)經驗篇中的月份類、節氣類、綜合類皆以含有「雨」的俗諺為最多;而以含有「陰」的俗諺為最少。動物類,以及哲理篇,則以含有「晴陰雨其中二字」的俗諺為最多,幾乎占大部份;而又以含有「陰」的俗諺為最少。

(二)天氣諺語之字數形式大多採前後二句,且字數一定,非常有規律性,而且前後二句多數採對比或押韻形式,使之清楚比較也唸起來順口好記。如:「冬至烏,禾埕埔」、「朦得開,出日頭,朦毋開,落大水」、「白露有雨,寒露有風」、「月光帶枷,大水落下」、「雲遮中秋月,水打元宵夜」、「毋驚白露雨,最驚寒露風」、「毋驚七月半介鬼,就驚七月半介水」、「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有雨一冬陰」等。

(三)天氣諺語大多屬經驗談,雖然許多的俗諺和耕田有關,但是總不忘客家人的庭訓--晴耕雨讀,對社會教化、勸善補過、警世勵俗…等有哲理的啟示作用。

(四)經驗篇的月份類中,可發現不少客家天氣俗諺運用對比方式來清楚比較說明,如:「三月初三天轉晴,簑衣笠好上棚」與「三月初三雨,簑衣笠磧到死」,以及「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四月初八雨,牛虻慢慢死」,還有「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雨打燈。」和「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龍燈」,「重陽有雨收乾稻,重陽無雨收濕稻」、「重陽無雨一冬晴,重陽有雨一冬陰」、「九月九日晴,一冬冷;九月九日陰,一冬暖」等皆說明了「三月初三」、「四月初八」、「八月十五」、「重陽」等當日晴雨不同之結果。甚至有些還能推測往後幾個月的天氣,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雨打燈」和「八月十五晴,正月十五看龍燈」,讓我們不禁對老祖先對於天氣的未卜先知的經驗讚嘆不已。

(五)在經驗篇的節氣類中發現:

        (1)「立春」當日天晴是優於天雨的,如「立春天氣晴,百物好收成」、「立春晴一日,農家笑盈盈」、「單望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耕田」和「立春落雨到清明,一日落雨一日晴」來比較便可得知。

         (2)「清明」當日天晴或天雨對當年的天氣亦有影響。如:「清明晴,魚仔上高坪;清明雨,魚仔杈下死。」是說明清明當日如晴則今年會雨量豐沛,清明當日如雨,則夏秋之後可能河乾木死,以清明晴雨作為一年氣象指針。

        (3)「冬至」當日天氣的晴、陰、雨皆有不同影響。如:「冬至晴,魚仔趕上坪」、「冬至雨,魚仔塘下死」、「冬至烏,禾埕埔」等,另亦可依「冬至」當日的晴雨來推測元旦天氣,如:「冬至晴,元旦雨;冬至雨,元旦晴」及「晴過冬至落過年」等。

(六)在經驗篇的綜合類中,可發現多則運用對比方式來清楚比較說明晴雨之不同結果,如:「先雷後雨不久長,先雨後雷落不停」、「朝晨雨,到晝晴;半晝雨,落毋成;當晝雨,兩頭晴」、「朦得開,出日頭,朦毋開,落大水」、「久晴西風雨,久雨西風晴」、「有雨山戴帽,無雨雲撐腰」、「冬暖晴,夏暖旱」、「朝起紅霞晚落水,晚起紅霞曬死鬼」、「日枷雨豪豪,月枷曬死禾」、「男浡晴,女浡雨」、「朝雨晝晴多蟲害,朝晴晝雨多收成」、「朝霞暮雨,暮霞無雨」、「日出紅霞,水淋頭那;日落紅霞,曬死老爺」等。

(七)在經驗篇的動物類中,可發現:

         (1)蜈蚣、白蟻、公等三類,對空氣中的溼氣很敏感,其表現行為亦可推測天氣,假使爬出洞口到地面表示會下雨,如:「蜈蚣爬出洞,不久有雨送」、「白蟻出孔,大雨就送」、「公爬上路,大雨亂如麻」等。

         (2)水蟻、揚尾、斑鳩、燕子、雁等在空中飛行之動物或地上爬行的蛇,其表現行為亦可推測天氣,如「水蟻滿屋飛,唔愁無雨蔭田」、「大群水蟻撞火光,大水兩日落天光」、「揚尾滿天飛,大水就會到」、「斑鳩叫,晴天利」、「燕仔低飛蛇過路,大雨就來到」、「雨晴鳩喊伴,天冷雁做群」等。

        (3)平日在家豢養的家禽或寵物—鵝和鴨、貓和狗,其表現行為亦可推測天氣,如:「狗打哈啾,天空落水」、「狗洗身,有水到」、「貓洗面,雨出現」、「鵝叫風,鴨叫水」等。

        (4)青蛙在上下午的鳴叫聲,亦可推測不同的天氣。如:「上晝蛤蟆下晝雨,下晝蛤蟆無點雨」、「上晝(午)仔叫,下晝(午)雨就到」等。

(八)俗諺是常民流傳的生活智慧結晶,客家先民雖大多居住於山鄉,多半務農,因而在生活體驗中歷練出許多的農諺,但卻不忘帶有啟示作用,勸善、補過、警世、勵俗等寓意深遠的哲理俗諺。如:「雨過送遮,蛇過擎棍」是表示太遲了,已經無效。「天無三日雨,人無一世窮」則比喻人不會一輩子窮愁潦倒的,只要努力打拼。「天晴唔肯去,直待雨淋頭」比喻好時機不把握,失去了才嘆氣。「補漏趕天晴,讀書趕少年」則是比喻及早做好萬全準備。「雨後送簑衣 ---冇用;假有心。」則比喻失去時效,沒用。

四、結語

透過前述初步的介紹,本文側重客家諺語中對於天氣的觀察與探究。從中可以發現歷史上的不斷遷徙和所處的偏僻山區環境,焠煉出客家人獨特的生存方式與頑強的生命力,並進而創造了客家獨特的文化,形成了客家獨特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價值。

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一般處於山區,很長時期以來,農業一直是客家地區的主打產業。客家老農在週而復始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樣的看天吃飯歲月中,客家老農對自然現象的變化和對土地的觀察自然是觀察入微,觀察天象之後,透過農業文學與自然語言的結合之人文的交融,就形成了許多反映客家地區氣候特點和天氣預測經驗的氣象諺語,而這些諺語演變至今,也成了後人播種插秧的依據以及為人處事的人生哲諺了。

從客家俗諺「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就可以知道客家族群對語言文化特別重視。客家俗諺是無價之寶,盼望對客家文化有志之士,多使用客家諺語來增加談話的趣味與智慧,來豐富多元的生活,而成為有內涵的客家文化人,更期望優美的傳統客家文化能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http://hi-taiwan.ecserver.com.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Rcg=100052&Part=Submits2007081501
附錄:
《台灣客家節氣諺語及其文化意涵研究 》
http://www.hakka.gov.tw/dl.asp?fileName=842410203071.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