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拍打功之淺介及注意事項  

拍打功之淺介及注意事項  

        近日天氣轉熱又加梅雨多濕,好多人自覺頭昏眼花頸肩緊繃,於是刮痧拔罐紛紛出現,療效就見人見智了。又看見了幾年前流行拿棒子拍打保健,近來用手自我拍打功又流行了,我們來進一步稍加了解介紹一下。





        拍打功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始於道家功法、有說始於武術易筋經、也有說中醫的延伸是將推拿療法中的擊法與武術的點穴法相結合的產物。相關拍打功的延伸功法有撞牆功、敲丹田等。大約來說:是一種自我能操作保健,非侵入性的保健方法。    

        拍打功法是用手或特製的拍子擊打身體某部位而有保健療效的方法。拍打工具製作:最初僅用手,後來發展木槌、棒,後改為石袋、沙袋或穀袋;目前也有用小竹棒、鋼絲製拍子.其特點為彈性好及省力,患處受力均勻易被接受,輔助治療效果更佳。   

        生理效應:通常經過拍打的身體部位可引發內在的通血順暢,鬆弛肌肉,擴張血管,按摩內臟,緩解疼痛,防病強身。可以強健體魄,但能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則不宜過度誇大,須量力而為。西醫也認為:拍打確實能夠增加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不過還是要依患者狀況及需要來進行功法,不可一視同仁。打手、打腳、打身體,可部分擴展至全身性,那就要避開某些部位,疼痛的刺激及過度瘀腫發炎,則更可能會加速身體其他惡化情形。 

        操作方式:

        全身保健的作法:從肩頸開始慢慢往下拍打,順著經絡,頭痛拍頭,膝蓋痛就拍膝蓋,可以保健身體,每個部位拍上3到5分鐘,可以強健心肺、消化,幫助氣血順暢,全身上下都能打,但力道絕不能太大。 

        另外,民間流傳的拍打方式就有10幾種,最基本拍打法,是屬於按摩拍打的一種,手背要特別拱起,讓空氣流通,避免手心力道過大,同個部位不能超過10分鐘,而且禁止拍打頸部,特別是腫瘤患者及糖尿病、血壓血管疾病者,則頂多只能輕輕用揉的舒緩方式。 

        注意事項: 
  
        拍打功屬於民俗療法的一種,有10多種派別,強調藉著拍打讓身體放鬆達到療癒的效果,可以增強抵抗力,但頂多只能說保健身體,究竟能不能有治療的效果,較易引起爭議。西醫也認為:拍打功法確實能夠幫助血液循環順暢,但如果某部位有腫瘤、糖尿病、血管疾病、皮膚病,若重重拍打引起血液循環加速,甚至引起發炎、栓塞溢出,反倒會刺激引起其他惡化狀況,不可不慎。      

        有部分民俗療法專家列出「九不打」:
        1.瘡癤癱疽紅腫者不打;
        2.全身發燒或有急性傳染病者不打;
        3.急性炎症者不打;
        4.心臟病嚴重心悸和心力衰竭者不打;
        5.癲癇發作者不打;
        6.結核和腫瘤者不打; 
        7.各種出血急患者不打;
        8.婦女妊娠者不打;
        9.骨折患者不打。
        行功前安靜休息10-20分鐘,排淨二便。 拍打手法由輕漸重。兒童年老體弱者宜輕,青壯者宜重。 

        以上拙見提出讓大家重新思考一下拍打功法的應用及注意事項,期盼可以用更嚴謹的態度來面對拍打功法的正確使用時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