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諺語的精奧
「初三四,月眉意,十五六,月當圓,二三四,月暗暝。」這不僅是一句諺語,也是一首詩。"月眉"是形容月鉤細如眉,口語說成"月眉仔";而"月暗暝"指的是夜晚的意思。這句諺語主要是在描寫月亮在每個月的上旬、中旬以及下旬等不同時間的自然變化,除了表現古人對大自然的細膩觀察,並兼具教育意義,此外,最重要的是它的構思、修辭,實屬上乘之作,造句遣詞非常的巧妙,聽過的人都忍不住會讚賞前人的智慧與浪漫。
台語中的成語、歇後語以及諺語等等,統稱為台灣俚諺。在台灣總督府編的《台灣俚諺集覽》一書中共收錄了四千五百句左右;片岡巖的《台灣風俗誌》、《台灣人的諺語》這兩本書中,共收錄了一千三百餘句;吳瀛濤的《台灣諺語》也收錄了三千六百多句,再加上一些零星的文章和辭典,台灣的俚諺多達一萬句之多,數量驚人,而這些都是先人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生命智慧的結晶。
所謂台語的成語,是指吸收傳統中國典故;例如「古井底水雞」是說一個人目光狹隘、缺乏見識的意思。這些語詞的用途是用來補充以及美化辭彙,和抽象的人生經驗不太有關係。
而歇後語是一種詞彙的謎語,如「缺喙食米粉-看現現」,乃因為一個人嘴巴閤不起來,所以吃米粉的時候,一條一條的讓人一覽無遺,故此語有全部都被看光之意;此外,它還有弦外之音,意思是說老天有眼,只要是假冒的事一定會被揭穿,這是非常趣味的例子。也因為其語帶猜謎的意味,故歇後語常讓聽者會心一笑。
至於諺語,它是基於人類細密的觀察和人生經驗所創造,並且經過了無數人的雕琢,沿用而成的簡潔語句。俗語是指流行於民間,出於口語,未經文人修飾,不用文言文的通俗語。
諺語,依照時代的先後,可分為古代諺語和現代諺語兩種。從雅俗的觀點來說:一種是雅諺,通常稱為「格言」,大多採用漢語文言文。一種是俗諺,採用俗語。從諺語的內容來說,可以分為人生諺語、風俗諺語、氣象諺語、諧趣諺語、農業諺語、商業諺語等等,其中具有哲理的意味的,稱為「哲理諺語」簡稱「哲諺」。
摘錄至:閩南語諺語資料~提供給教師教學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