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寫作與投稿共勉3--傾一生,愛一業—— 一個鄉土記者的癡情夢--陶國功自傳

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我開始愛上新聞寫作,到如今三十多年了。這些年來,我不論遇到什麼坎坎絆絆,不論工作千變萬化,不論命運峰回路轉,仍不懈地癡情地追求新聞寫作這個夢。是新聞寫作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磨練了筆功,充實了人生,為推進工作和社會發展創造了價值而倍感快樂和幸福。因為——
面對病魔纏身,我寫新聞忘掉了病痛。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寫作與投稿共勉2 - 現代的寫作方式--根據「需要」去蒐集足夠的「感受」,然後再依傳統的創作過程來寫作

《搜集足夠的感受》

編按:本文分享兩重點:
1.「理想的文學創作過程應該是由深切的感受出來的」;

2.「現代的寫作方式是:根據「需要」去蒐集足夠的「感受」,然後再依傳統的創作過程來寫作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水墨畫 / 牆角



林雪照 / 牆角
材質 / 水墨
年代 / 2010
尺寸(cm)/ 97×180 cm

牆角趣事多,偶然巧遇一群野貓在牆角追逐,當相機要捕捉鏡頭時,卻又個個擺好姿勢,此自然的感動,讓我不由想著手畫下這美好的一切。

馬到成功


作者:陳華             分享:林雪照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雜誌同仁爲「科學新知」搜尋供稿的態度又例

《全懂了才發稿?》

卓亞雄(聯合報特約主筆)2011/08/12
三十多年前媒體逐漸出現科學新聞,那個年代的記者絕大多數沒有基礎科學知識,編輯部就像處理社會新聞般地處理科學新聞,注重的是新聞的外觀、模樣,不注重科學新聞最關鍵的知識性與正確性,當時科學界曾以「懂的人不看、看的人不懂」來揶揄科學新聞。

雜誌同仁爲「科學新知」搜尋供稿的態度一例

《為孩子寫書不是「一揮而就」》

文:林良

  《冰海小鯨》的作者,日本兒童文學作家香川茂,在四十七歲那一年,跟一位在東京大學研究鯨魚的青年學者談到鯨魚的生活。那青年學者在中學時代是香川茂的學生,他注意到香川茂對鯨魚似乎很關心,就選了一根鯨鬚跟一顆鯨牙送給他的老師。香川茂領受了這份禮物,忽然動念要給小孩子寫一本有關鯨魚的文學創作,就把這意思告訴了他的學生。熱心的學生當然知道他的老師「有一枝好筆」,很盼望這件有意義的好事能夠實現,立刻就又選了好幾本研究鯨魚的科學著作送給老師看。

節錄上文《報社編輯與專欄作者的對話》之中,作家吳若權對「專欄作者」的看法:

節錄上文《報社編輯與專欄作者的對話》之中,作家吳若權對「專欄作者」的看法:
------------------------------------------------
⋯就「作者」的角度來說,
很「努力」,不代表寫出的作品,
就一定會很好看、就能吸引讀者
如同你所說的,「新的觀點」「發人深省」,
才是主編要的。

《報社編輯與專欄作家的對話》

《若你認識吳若權…》
2005-05-04 

我知道吳若權很早,認識吳若權卻是這一兩年。

 十多年前剛出社會找頭路時,看到報紙某科技專業雜誌的求才廣告,要徵一名「限理工科系畢」的採訪編輯職缺,我那「不服輸」個性突然蹦出,在連串筆試、口試後幸運考上,勉強與「科技界」沾上邊,就是那當兒,吳若權三個字開始出現在我耳邊,而且一直繞啊繞的。

回答瓊華「創見要新,分享之事要聞所未聞」

在此回應瓊華的問題(因為我在回應留言那裡無法留言,好幾次都留言失敗)

先感謝瓊華的提問,您問到上文所示:
創見要新,分享之事要聞所未聞」可否舉例?
以下針對這個問題回答之:

TED 代表的是 Technology (科技)、Design (設計)、Entertainment (娛樂),是一年一度的創意盛會。
TED 在 1984 年 由 Richard Saul Wurman 發起,Wurman 是一個建築師兼哲學家,創立 TED 的原因是找他的各行各業的朋友,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寫文章投稿共勉1--

各位夥伴大家好:
誠心邀請大家一起爲我們的雜誌投稿。

首先我們一起來共同用心關於「上傳、撰寫文章」的須知。
這個也是我們斟酌「分享文章的觀點價值所在」的衡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