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墨道心禪


墨道心禪

                                                                作者么麻+

 

    在畫禪意水墨畫的時候,我會非常刻意的讓水與墨充分融合。此時的水讓墨在宣紙上自然的形成一條謙讓的痕跡,畫就有了意義,往下想想,這可是哲學的意味。

    墨遇到水,水墨遇到了宣紙,我又讓他們構成了畫面,抽象的形象因此有了生機,這是一件相當有意思的事兒。每當看到水與墨的碰撞所產生的那種不可完全預知又充滿期待結果的感覺,總是讓人陶醉興奮。這就是學習書畫好玩的地方。

    畫水墨與畫油畫很不一樣,油畫可以疊加,可以分層,一層一層的修改,一直改到想要的結果出現;水墨畫不是這個套路,墨會瞬間滲到紙裡,任何的思維波動都會直接地顯露出來,容不得你有半點的遲疑。前輩們說:「半世蘭花一世竹」,要有一筆二十年的功夫,說清楚了,磨練的就是那心跡。因心跡而形成的形象就是機緣,機緣合和是為因果。所以水和墨是機緣,心跡是內心的種子。內心當中的種子是善是惡,和所引的機緣碰撞,所產生的火花就是善惡的結果。畫亦如此由我的內心主導著畫面的結果。所以內心的善惡是修持涵養來的。畫面呈現的不只是作者的功力,更是內心的修持。

    自古中國人就講究識文圖畫,老人們教育小孩總要告誡說:「看到地上有字有畫的紙是不能踩的,要敬重有文化的東西、有知識的人。」不過,如果你只是繪影圖型,描畫出來的做品在他們眼裡那可只能被稱為匠人之作。

    畫家要先有修養,進而詩文,最後才能落在繪事之上,要做到無法區分修身和習畫的分界線在哪裡。生活即是禪道。就像用筷子,幾千年了,分不出哪根在向裡用力,哪根是向外用力,哪根是主,哪根是次。習慣之事不用窮究其理,你也改變不了。修身並不一定是文謅鄒深遠不可測的道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你的一舉一動都讓你的身心更專注,更平衡,更靈敏。

    在古今文人薰陶過的那份情懷,那份魅力,迷醉過的東西,又談何背棄修正呢?黃賓虹先生說:「中國畫有三不朽:一是用墨不朽;二是書畫合一;三是遠取其勢,近取其質。」筆墨之技、取景之法、經營位置並不是要使畫出來的東西貌似神通,而是換了一個角度,避免一目了然的再現。藝術只能被意會(意思就是:只要不說出來,隨便你怎麼想?)而不能被理解的東西。並且要朦朧才有美,若擺置於清晰處,其美感反會成了喜感。

    我總覺得,能夠解說得很清楚,分門別類條理明晰的是說明書,能畫清楚內容的是插圖,把山水風景畫到能夠找到準確位置的那是遊覽圖。霧裡看花花似月,月在水中月如花。讓花月從霧中水中解放出來牽情帶趣,靜中再有靜,靜中再有動,靜也靜得,鬧有鬧得,才是藝術。生活本是一門高深的藝術,人生是自己彩繪出來的,每一幅畫作都可以讀到作者的人生。用心生活即是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