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問對問題最重要



  人生就是不斷的抉擇,從小到大不同的階段,總會遇到不一樣的問題,我們就是在這不斷選擇之中,走出我們自己人生的道路。但人難免會有困惑的時候,也許我們會請教家人、前輩、或跟我們有同樣遭遇的人,當然也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例如問神、占卜、塔羅牌等,無非是希望能夠找到方向、解決之道。而這些看似不科學的方法,其實也有它科學的一面。

找到問題


  科學研究的流程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觀察→假設→實驗→分析→結論,而觀察階段即是在「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必備的技巧是「觀察力」,具備觀察力的小孩最喜歡一天到晚問「為什麼」。
發現問題後需要進一步的「找到問題」,也就是需要分析、判斷力來確定這是「對的問題」,通常可以利用漸進式的問法來找到問題的核心。
例如問一個學生為什麼上課會遲到?因為昨晚太晚睡。
為什麼晚睡?因為太晚寫作業。
為什麼太晚寫作業?因為晚上都在看電視。
像這樣經過深入的問答,才能了解學生要解決的問題不是遲到而是愛看電視。

豐田汽車教育員工運用「五個為什麼的智慧」:連續問五個為什麼,有助於找出問題的根源予以修正。
比如一個機器停止運作的例子:
一、為什麼機器會停下來?(機器過熱,保險絲燒斷了。)
二、為什麼機器會過熱?(軸承沒有充分潤滑)
三、為什麼軸承沒有充分潤滑?(幫浦沒有充分噴出潤滑劑。)
四、為什麼幫浦沒有充分噴出潤滑劑?(幫浦軸磨損發生嘎嘎聲)
五、為什麼幫浦軸會磨損?(因為沒有裝過濾器,導致金屬碎片掉入造成)

  問完這些問題之後,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如果沒有這樣追根究底,結果可能只有保險絲或幫浦軸會被更換,最後還是會發生一樣的問題。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嗣涔也曾經在他的演講中,提到了笛卡兒的「化約論」:把一個複雜的問題,切分成幾個小問題,只要這些小問題都解決了,大問題自然就會得到答案。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邏輯推論,而我們現在科學能這麼發達也是追尋著這套思想。從分子、原子到夸克,物理學家們相信只要找到最小粒子,就可以解釋所有的自然現象。但是李嗣涔教授認為,目前已經發現有很多現象是不能用「化約論」分析的,而是要用「整體論」的概念。當然這邊並不是要說誰對誰錯,而是要強調不同的問題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驗證和解釋,這才是科學的精神。

問對問題


  當我們想要請教前輩時,通常需要自己先做一些功課,只有在自己有想法的時候,問才有意義,否則只是跟從別人的想法。
就像學生問老師問題,如果能夠說出是哪個地方不懂、認為應該怎樣才對,老師一定更能清楚了解學生的問題卡在哪裡,而對症下藥。
  在王崇禮的《神啊!我要怎麼問你問題?》一書中提到:
「問事業,應該先要找幾個自己有興趣或者喜歡的工作,只是不知道哪一個對未來會比較有前途。這時候來問神,這才是正確的,同時也是最正確的問法。相對的,如果你心中一開始沒有任何的選項,就直接問神目標是什麼,這樣的宗教信仰就是有依賴心,是不對的。」

  在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請了我的姊姊幫我算塔羅牌,那時我已經有三家面試的公司,希望姊姊能給我這三間公司對我的影響與建議。
如果直接問「哪一間公司比較好?」,就是屬於不負責任的問法,因為沒有人知道你所謂「好」的定義,可能連你自己也不知道。
你可以問公司的工作型態?是否常加班?同事間的氣氛如何?…等等這些較明確且你真正在意的問題。

  又比如問情感方面,有對象跟沒對象的人的問法也有不同。
沒對象的人要問姻緣的時機,有對象的人,如果已經交往一段時間了,就不能再問八字合不合,因為雙方都已經付出了感情,這樣的問題不管答案是好是壞,都可能延伸更多不必要的問題。感情一旦出現問題要先問:你們還愛不愛對方?如果愛,要問的就是雙方不合的「習氣」是什麼。
找出雙方溝通的盲點,釐清誤會,並且改變自己、包容對方。

  因為人擁有自由意志,自主權在我們手上,就算神明也只能給我們「建議」而已,要不要做也是看你,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王崇禮也說:「問神之前,要先釐清這個問題-該問神,還是不該問神?
不是每件事都要問神,若都問神,我們不就完全喪失思考能力了?」,因此要相信神明但不迷信。

  《楚辭》的《卜居》中,描述屈原在他被流放三年、遭到奸臣的讒言毀謗時,心裡憂愁煩悶不堪,而請太卜鄭詹尹為他卜卦。屈原一連問了許多為人處世之道,皆是正反相對。鄭詹尹最後卻回答他「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也就是說你所問的這些事情,卜卦實在不能給你一個圓滿的解答,唯有你依照自己良心本意去做。

學習接受


  解決問題需要抱持著理性的態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錯,學習接納不同的意見,才能真正幫助問題的解決。
在王崇禮的《神啊!你到底在幫我什麼?》一書中也提到,問神要注意避免以下四種心態:
一、只想聽好話的心-希望得到安慰
二、自己永遠不會有錯的心-缺少了反思心
三、不疑的心-堅持己見
四、隱瞞事實的心-沒有「承認」的勇氣
  這四種心態會增加問事的難度,也就是阻礙答案的元凶。克服了以上四種心態,保持謙虛、學習接受的心,才能敞開心胸,讓自己更加提升。

  人間是一個很奇妙的所在地,有形(肉體、物質)與無形(靈體、精神)共存,看得見與看不見相互為用,這個世界,除了看得到的有形的事物外,還有無形的心靈世界,而且是同時存在,也在同一個地方共存的。
所以一件事情的產生,其中必定牽連著看不見的成因;一件事情的發展,其中必定牽連著看不見的無數線索。
當遇到問題時,那已是枝末了,如能追溯到這問題的源頭,便可看到答案,別人給的答案只能作參考,不一定適合我們。

勇於面對


  問題找到原因了,再來就是要解決問題,解決之前要先面對,面對要勇敢去接受,才能解決。
  面對問題、找原因、面對原因、找答案、面對答案、去勇敢去解決,這其中要有勇氣,無恐懼,有所恐懼則心不正,心不正就無能量去影響,結果還是無疾而終。眾多事情都是表面和解,其實後遺症更大,故從面對到解方皆要深入其真實的核心。
  了解問題的原因有深淺,了解的深就能處理的徹底而沒有後遺症。


-------------------------------------

問對問題能幫助我們找到方向,做正確或最適當的抉擇。雖然我相信有神明,但是比起問神,我比較喜歡問自己。當然很多時候我們在問問題時,心中其實已經有個解答,只是也希望知道別人的想法。不管對方是認同還是否定,我們都應該要接受並了解原因,這樣的問答才有收獲。


最後在這邊提供兩個情境,讓大家試著練習「如何問問題」:
1. 你想買台筆電,但卻對電腦商品一竅不通,這時候該如何去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呢?
2. 考前焦慮、考後徬徨,當你面臨人生中幾個重大考試,不知該何去何從時,該如何向前輩們請教釋疑?




3 則留言:

  1. 謝謝阿嘟!

    提供讀者的需求參考:
    讀到這篇有助於突破思考盲點的文章之後,
    我會希望作者提供幾個問題情境,然後讓讀者依照作者文章所提供的方法去改進自己的思考習慣,盡而獲得改善。
    參考答案可以放在紙本雜誌的幾個角落,讓讀者去翻找,也增加互動的趣味!

    以上建議請認真參考。

    回覆刪除
  2. 昨晚看了一遍後便做了一夢,找到了問題了,也取得了鑰匙,等待我去開啟鬱悶很久的心門,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謝您的回應!

      我覺得能夠從夢境中找到答案很特別!
      因為夢總是不那麼直接,常常意義不明~(XD)
      但卻是潛意識要告訴我們的,「真正的」想法。
      如果能夠解夢,應該就能更認識自己!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