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二十四節氣之三「驚蟄」

二十四節氣之三「驚蟄」

一陣大雨過後,氣候漸漸由寒還暖,大地呈現出一片春暖花開的景象。每年的35日至7日交節,太陽的位置到達黃經345度稱爲『啟蟄』。(古時稱為「啟蟄」,之所以改為「驚蟄」是因為漢朝第六代皇帝漢景帝的諱爲「啟」,為要避其名諱則改為「驚」。)


『驚蟄』是指上天以打雷的形式驚醒蟄伏在泥土裏冬眠的動物或植物開始出土活動。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蜇。」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這裏將冬眠動物的甦醒同春雷聯繫起來。
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
這時氣溫不斷上升,大地陸續解凍,桃花快開了,樹上的小鳥開始鳴叫,春雷乍響,把蟄伏過冬的各種動物與昆蟲驚醒出來活動,因此,此刻節氣稱之為驚蟄。
這個節氣期間雷聲隆隆,閃電也特別多,農夫也忙著插種秧苗。據說這一天假如打雷的話,當年收成會特別好,因此乃有「驚蟄聞雷,米麵如泥」的農諺。驚蟄前後的雷鳴能夠預報驚蟄後的天氣,如『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驚蟄時節正處乍寒乍暖之際,農諺有:『冷驚蟄,暖春分』等說法。驚蟄時節的風也有被用來作預報天氣的依據,如『驚蟄颳風,從頭另過冬』。
現代氣象學家的解釋,驚蟄前後之所以常有雷鳴,那是因為大地濕度漸高,促使濕熱空氣的活動比較頻繁,導致暖濕氣團與冷空氣激烈碰撞,並在高空中聚集成積雨雲,進而開始出現雷電現象。因此,古人得出了一條規律:冬季大氣乾冷,則無雷;春季水汽漸起,則初雷;夏季高溫潮濕,則雷盛;秋季水汽漸去,則雷潛。
驚蟄中有三候:第一候是「桃始華」。「華」通「花」字。意思是說,驚蟄一到,首先是桃花開始萌發出花蕾。在經過的寒冷的冬天,打了一個長長的呵欠,伸伸懶腰,它的花蕊就從枝頭上冒了出來,自此便處處桃紅開。不禁令人想起:「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再過五日,第二候為「倉庚鳴」。白天枝頭茂盛之處會傳來黃鸝清脆悠揚的歌聲。《詩》所謂“有鳴倉庚”是也。
驚蟄的第三候,「鷹化爲鳩」(鷹,蟄鳥也,鷂鹯之屬;鳩,即今之布穀。)在嚴寒的冬日裡,遨翔於天際的獵手「老鷹」這時候卻突然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群群斑鳩在叢林裡嘰嘰喳喳的聒噪著。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天氣變暖,很多動物進入繁殖期,老鷹亦是其中之一,而斑鳩的繁殖期間和老鷹恰好相反。當老鷹在驚蟄期間隱匿至人煙罕至的懸崖峭壁上繁殖後代時,斑鳩則現出地面來鳴叫求偶。故古人見此景象,便以為「鷹化為鳩」了。
------------------------------------------------------------------
這個時節食用的蔬果,專家建議:

蔬菜為竹筍、蕃茄、牛蒡、紅蘿蔔、馬鈴薯、紅鳳菜、韭菜、甜椒、空心菜、芥蘭、香菇、胡瓜、山蘇、柳松菇、小白菜、豆芽菜、木耳、川七、九層塔、苜蓿芽、蕗蕎、香椿、蔥、莧菜、青椒、敏豆、毛豆。

水果則以蓮霧、香蕉、鳳梨(屏東)、印度棗、楊桃、聖女番茄、茂谷柑(台中)、枇杷(台中、台東)、梅子(台東)、香丁(台東)、桃子為宜。

(自家種的聖女蕃茄)




所以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樣小菜:味噌敏豆佐磨菇。


材料:敏豆、磨菇、味噌、黑芝麻。



作法:

    1.先將敏豆和磨菇洗乾淨。

    2.敏豆切成三段,磨菇對半切。

    3.切好的敏豆和磨菇用水穿燙三分鐘。

    4.醬汁:一湯匙的味噌加3/4碗的水煮滾了之後再煮一分鐘。

    5.將燙好的敏豆及磨菇擺放在小碟子中,淋上一湯匙醬汁,灑少許的黑芝麻,就可上菜囉。





☉蔬果小知識:

敏豆產於深秋至晚春,盛夏量少。敏豆的營養素含有維生素C以外,並含有鐵質、鈣、蛋白質、醣類、膳食纖維、鎂、鉀和磷等礦物質,鐵可以促進造血功能,有助於改貧血症狀。鐵質能造血、補血、預防貧血;其膳食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加速消化,消除便秘;能護膚、消水腫。

生敏豆中含有皂甙(ㄉㄞˋ)和紅細胞凝集素,這兩種成分若烹調處理不當,容易引起噁心、嘔吐或腹痛等不適症狀,禁忌不可生食,烹調前可先用滾水川燙,或入熱油鍋炒至熟透,以免食用後發生食物中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