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這樣的台灣故事,為什麼不是台灣作家寫的呢?--我們的文化架構上,有著嚴重的缺漏、空白

◎楊照/聯合報


吉田修一的《路》在台灣出版,很高興知道
原來他對台灣有這麼高的興趣,
不只多次來台,而且還費了很大力氣做過深入調查,
刻意寫了一部以台灣高鐵為背景的小說。

不過另一方面,讀著讀著也不免會有感慨與遺憾──
這樣一部小說,為什麼不是台灣的作家寫出來的呢?


儘管小說中絕大部分的情節都發生在台灣,儘管小說中也出現了從老到少許多台灣人角色(而且這些角色還都很正面、很吸引人),但《路》畢竟還是一部日本人的小說。

作為台灣人,我們對於高鐵會有的記憶與感受,必然和吉田修一很不一樣。

我們會記得當年在標案中敗北的「中華高鐵」,是由劉泰英領軍的。
我們會記得那個年代劉泰英與李登輝的複雜緊密關係,
記得劉泰英竟然會馬失前蹄帶來的集體驚訝。

依照當時的政治結構與局勢,劉泰英沒有理由輸,「台灣高鐵」沒有理由贏,
除非「台灣高鐵」拿出一面倒的案子,讓所有政治影響力動員起來,
都不足以幫「中華高鐵」起死回生。

而戲劇性的事實竟然就是如此。

「台灣高鐵」拿出來的案子,建造費用幾乎只有「中華高鐵」的一半,
建造完工通車的時間,比「中華高鐵」早得多,更關鍵的是和政府合作的條件是──政府零出資!

這是個BOT案,Build-Operate-Transfer,「台灣高鐵」承諾:自己出錢蓋、自己出錢營運,時間到了,整條高鐵就按照合約送給政府。過程中政府一毛錢都不用出,之後平白賺到一條高鐵。

「中華高鐵」輸得真不冤枉,條件跟人家差那麼多,就算劉泰英跟李登輝的關係再好,都只能摸摸鼻子認輸。
不過,經過了時間,看到後來的變化,唉,「中華高鐵」輸得還真冤枉。
冤枉一,「中華高鐵」輸了,本來跟「中華高鐵」合作的日本新幹線卻沒有輸,後來敗部復活又投效「台灣高鐵」了。
更冤枉的,後來「台灣高鐵」既沒有照計畫時間通車,更不是以政府零出資的方式興建起來的!

這些都是台灣故事,只有在當時的台灣詭譎政局條件下,才會出現的光怪陸離情節。
這也是吉田修一再怎麼用功都不可能破解的台灣歷史密碼。

換句話說,
這是台灣作家才能寫、早應該寫的題材。
然而我們連想都不敢想會有台灣作家能給我們這樣的小說。
因為在我們的文化架構上,有著嚴重的缺漏、空白。

了解內幕、接觸得到複雜訊息的新聞記者,沒有文學的訓練,沒有能力處理深刻的人間戲劇;擁有文學能力的寫作者,又沒有現實資源,也沒有習慣、沒有能力認真蒐集資料,做好所有必須的調查。

於是我們只能坐在飛馳的高鐵上,讀著吉田修一的小說,稍稍感受一下歷史冰山下繼續藏著的堅硬與冰冷。


http://onmeditation-read.blogspot.tw/2013/10/blog-post_884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